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62

62.木星居民对智慧

62.木星居民对智慧的定义是:良善、公正地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他们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吸收这种智慧;这智慧接连传给后代,并因他们对智慧的爱而增长,因为等他们成为父母时,这爱也会增长。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有关我们世界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任何事,并称这些为幽暗,把它们比作遮蔽太阳的乌云。他们之所以对科学知识形成这种观念,是因为我们地球的一些灵人向他们吹嘘科学所带来的智慧。

从我们地球来的如此吹嘘的灵人是那些将智慧视为纯粹记忆的人,例如:各种语言,尤其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知识,文献所记载那些事的知识,以及评论、实验数据、专业术语,尤其哲学术语的知识,诸如此类。他们没有将这类知识用作获得智慧的手段,反而将智慧置于这类知识本身。这种人因没有将他们的知识用作发展自己的理性能力、获得智慧的手段,故在来世,他们只有极少、有限的觉知能力。事实上,他们只能识别专业术语,并出于术语争论;对那些看不到其它事物的人来说,这类事物就像灰尘或乌云,遮蔽了理性视线(参看38)。那些以这种学问为骄傲的人所拥有的觉知更少,而那些以科学知识为手段来破坏和毁灭属于教会和信仰的事物之人则完全摧毁了他们的理性能力,以致他们像猫头鹰那样在黑暗中将虚假看作真理,将邪恶看作良善。

与这类灵人的交谈使得木星灵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知识会造成模糊和盲目。但他们被告知,在我们地球,科学知识是打开理性视觉的手段,这种视觉依赖于天堂之光。但由于诸如属于纯属世和感官生命的那类事物占据主导地位,故这些科学知识对我们地球人来说,反而沦为变得疯狂的手段,也就是说,变成赞成自然而非神,赞成世界而非天堂的证据。

他们还被告知,科学知识本身是属灵的财富,拥有科学知识的人就像那些拥有世俗财富的人;因为这些知识既是为自己、自己的邻舍和国家提供服务的手段,也是作恶的手段。此外,它们好比衣服,既有用,也具有装饰性;对那些想唯独因它们而得荣耀的人来说,还是一种骄傲的资本。木星灵完全明白这些事,但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已停在手段上,偏爱通向智慧的事物胜过智慧本身,却没有发现,将心智沉浸于这类事物,而不是将它提升至它们之上,就会使心智陷入幽暗,把它弄瞎。

属天的奥秘 #6396

6396.“但”表那

6396.“但”表那些处于真理,但尚未处于良善的人。这从“但”的代表清楚可知,“但”是指生活的良善(参看3921, 3923节),不过在此是指那些拥有由真理,还未由良善所生的某种生活良善之人。因为对于正被主重生的人来说,情况是这样:他先处于真理,但未处于由这真理所生的任何生活良善;接着,他处于由真理,尚未由良善所生的生活良善;此后,一旦重生,他便处于由良善所生的生活良善;在这个阶段,他出于良善洞察真理,并使他里面的真理增多;这些是重生的程度。“但”表示那些处于由真理,尚未由良善所生的生活良善之人。与他们同在的良善仍深藏于真理,赋予他们对真理的情感,促使他们照真理生活。这种人在主的国度,但由于他们行善并非出于良善,而是出于真理;也就是说,不是出于一种新的意愿,而是出于理解力,因而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顺服,因为他们被吩咐如此行,因此,在主的国度,他们就在那些住第一层或最低层天堂的人当中。他们就是“但”所代表的人,因为就以色列所作预言的内义而言,他的十二个儿子总体上描述了所有在主国度之人的本质。
  “但”所表示的人之所以住在最低层天堂,或说主国度的最低层,是因为他们处于真理,尚未处于良善;这一点由当众支派分迦南地为业时,但的阄落在最后(约书亚记19:40-48),以及那时他们的地业在那地最远的部分(士师记18章)来代表。因为阄是在耶和华面前拈的(约书亚记18:6),因此照着各支派的代表而给各支派拈出。迦南地代表主的国度(参看1607, 3038, 3481, 3686, 3705, 4447, 4454节),因此它的一切疆界都是代表(1607, 1866, 4116节),故那地最远的部分代表主国度的最低级部分(4240节)。因此,“但”代表那些最低级部分的居民;因为真理在与良善结合之前,住在该国度的最低层。不过,真理若完全与良善分离,就不会住在主国度的任何疆界之内,而是住在外面了。
  但的地业是迦南地最外围的部分,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每当经上描述那地的全境时,都会说“从别是巴直到但”(撒母耳记下3:10; 17:11; 24:15;列王纪上4:25)。在这些经文中,“别是巴”表示那地的至内在部分,因为在耶路撒冷和锡安成为那地的至内在部分之前,别是巴是亚伯拉罕和以撒所生活的地方。
  那些处于真理,尚未处于良善之人的本质还由窥探他们可居之地的但人(士师记18章)来代表;他们将利未人从米迦家里引走,拿走他的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这些物品表示那些处于真理,尚未处于良善之人的敬拜。因为这些人崇拜外在之物,无视内在之物。事实上,除了处于良善的人外,没有人能察觉内在之物。这就是此处但人所代表的,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圣言中的一切历史,无论摩西五经中的,还是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和列王纪中的,都是主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的代表;士师记中关于但人的这个故事也是如此。至于进一步涉及那些处于真理,尚未处于良善之人本质的内容,接下来关于但所说的那些话的内义描述了他们的本质。
  

属天的奥秘 #4464

4464.“惟有一个

4464.“惟有一个条件才可以应允,若(你们)和我们一样”表接受他们的宗教表象。这从“应允”和“和他们一样”的含义清楚可知:“应允”是指接受;“和他们一样”是指仅对外在事物感兴趣,对内在事物不感兴趣,因为这样就和他们一样了(参看4459节)。那里(即4459节)说明了何为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何为对内在事物的兴趣。在此有必要说明为何人要对内在事物感兴趣。凡能反思的人都能明白,人通过内在事物与天堂联系,因为整个天堂都居于内在事物。就其思维和情感而言,即就其理解的思维和意愿的情感而言,人若不在天堂,死后就无法上天堂,因为他与天堂没有任何联系。活在肉身时,人通过属于其理解的真理和属于其意愿的良善获得这种割礼;这时他若没有获得这种割礼,那么以后就不可能获得了,因为死后,其心智无法向内层事物打开,除非在肉身生活期间心智向它们打开。
人没有意识到以下事实:有一个属灵气场包围着他,该气场的性质取决于他情感的生命。对天使来说,这个气场比世上最敏锐的嗅觉所闻到的任何香味更易察觉。如果人一生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也就是说,在出自对邻舍的仇恨、由此而来的报复和残忍、奸淫、自大和由此而来的对他人的蔑视、偷盗、贪婪和欺骗、奢侈,以及其它类似恶习的乐趣中度过一生,那么包围他的属灵气场就和世上的死尸、粪便、垃圾等所发出的气味一样恶臭。人若过着这样的生活,死后就会携带这种恶臭的气场;因完全被这种气场包围,所以他只能呆在这类气场所属的地狱里。关于来世的气场及其起源,可参看前文(1048, 1053, 1316, 1504-1519, 1695, 2401, 2489节)。
然而,那些对内在事物感兴趣的人,也就是说,那些以对邻舍厚道、仁爱为快乐,尤其那些在对主之爱中感受祝福的人,就会有一种愉悦、宜人的气场包围着他们,这就是天上的气场本身;因此,他们在天堂。在来世,所感知到的一切气场皆起源于主导人们的爱和源自这些爱的情感,因而起源于他们的生命,因为爱和源自这些爱的情感构成他们的生命本身。这些气场因起源于爱和源自这些爱的情感,故起源于人如此意愿和行事所为的意图和目的。因为每个人都以他所爱的为目的,因此,人的目的决定了他的生命并构成它的品质;这就是包围他的气场的主要源头。该气场在天上被感知得最充分,因为从目的所发出的气场遍及整个天堂。这些考虑表明对内在事物感兴趣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以及为何人不可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也要对内在事物感兴趣。
不过,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不会注意内在事物,无论他在世间生活中如何聪明,也无论他因学识赢得了何等大的名声,因为他是那种不信没有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的任何事物,因而不信天堂或地狱的人。即便有人告诉他,他死后会立刻进入来世,在那里他会看见、听见、说话,享有比在肉身时还要完美的触觉,他就会拒绝这种说法,视其为荒唐或纯粹的幻想;尽管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若有人告诉他,死后活着的灵魂或灵就是这个人本身,而不是他在世时所携带的身体,他的反应也一样。
由此可知,那些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根本不关心所说关于内在事物的话,尽管正是这些事物使人们在他们将要去往,并在其中活到永远的国度蒙福和快乐。这种不信就存在于大多数基督徒当中,如我蒙允许从那些我曾与之交谈、由基督教界进入来世之人那里所得知的。事实上,在来世,他们无法隐瞒自己的想法,因为想法在那里完全暴露;他们也无法隐瞒自己所关注的目的,也就是他们所爱的,因为这一切会通过包围他们的气场显现出来。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